第五百六十五章 名望大增-《武侠朋友圈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以前老百姓交税之后,连饭都吃不饱,不得不向地主借贷。第二年交税之后还要还贷,能省下多少粮食?如此反复两三年普通百姓只能卖身给地主。

    至于有人给地主们洗地,说他们保障了农民在灾年有饭吃,那纯属放屁。要是没有苛捐杂税,层层搜刮,老百姓自己都能存不少粮食,灾年哪里用得着地主接济。

    实际上地主也很少在灾年接济老百姓,否则一到旱灾蝗灾,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百姓饿死。那些粮食大户非但不会接济百姓,更多是屯粮涨价,恨不得把老百姓每一分钱都刮干净。

    也有少数好地主,但是就跟之前说的一样,不能因为有几个好地主,就对所有地主都一视同仁。总体来看,地主这个阶级都是一群蛀虫,全部干掉不实际,但是要限制住他们。

    “分税法!”

    前面几项制度改革落实下去后,季阳又抛出一条新的法令。

    士农不得经商,工商不得囤田。

    这是分税法的规定,但并不是死规定,如果违背了规定就增加税收。

    先怎样才算经商,必须有一个标准,按照内阁研究出来的标准,一次交易过一百两银子算经商。一百两已经属于比较宽裕了,很多小商小贩一个月才能赚一百两银子,也就是说士农做点小生意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如果士农经商,就必须征收极高的商税,高达6o%,几乎是压榨。

    工商不得囤田,也要定一个标准,怎样才算囤地?按照内阁研究出来的标准,一户四口人家的田过一百亩算屯田。如果一户工商家里的田地过这个限额,也要大幅度增加农税。

    增加农税的标注同意是6o%,而且无论士农工商都有一个二级标准。士农经商一次交易过一千两银子,商税增加到7o%。工商屯田过一千亩,农税提升到7o%。以此类推,三级标准是一万两银子一万亩田,提升8o%的农税商税。

    之所以推出这个分税法,主要是防止那些商人赚到钱之后,回老家屯田。大商人实在太有钱了,他们要是玩起地主模式了,根本停不下来,只能出台这种法律限制工商忘地主方向展。

    新的户籍分成士农工商四种,按照现在的比例,显然是不利于工商展的。现在的农村户籍占了大半,工商户籍占三成左右,士的户籍不到万分之一。

    为了适应将来士农工商的比例变动,必须出台一套适合的改籍政策。

    关键是士农籍和工商户籍的改变,季阳出台这套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主经商做大,防止商人当地主。根据目前工业资本化进程,将来会有很多农民投向工商户籍,而工商重新当农民的需求应该很小。

    所以季阳正对农工商做出限制,工商不得改为士农,真要改必须申请到户部,经过户部尚书的批准。这都申请到户部尚书这儿了,相信全国都没有几个商人这么牛哔的,有这么牛的商人何必冒险去当地主。

    至于要把工商放在一起,是怕商人在当地申请改为工籍,然后又改为农籍。所以要限制就把工商都给限制了,工商不能改为士农,士农却可以较为轻松的改为工商。

    估计没有几个士会放弃尊贵的户籍改为工商,真的改了,想改回来就难了。考虑到工业越来越达,一部分农民投入到工商当中是必须的,所以农改工商户籍可以在当地申请。

    然后就是工商两者之间互改,士农两者之间互改,可以在当地官府申请。

    如果工商的子孙考上举人,当了官要改为士怎么办?

    这个简单,举人和官都在朝廷直接管辖范围,即便到户部申请改籍都不难。为防范某些工商家庭,借着有个当官或举人儿子去屯田当地主,所以官员和举人要格外严格的监督。

    还要一种可能,就是士农工商相互勾结,比如一个商人出钱买通一个士农去屯田,实际在在商人的控制中。这种并非没有可能,但是在朝廷的监督下,可能比他们自由屯田要好得多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