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九十九章 子文抗旨-《大唐小相公》
第(2/3)页
他们想不明白,为什么郑子文这么一个大唐的顶级勋贵,会这么执意的去岭南那个穷地方当官。
郑子文当然不愿意去岭南当官,否则他也用不着绞尽脑汁想了那么多鬼点子,他之所以现在不回去,目的就只有一个。
那就是平平安安的回去。
千牛卫士兵急急忙忙的赶来,那说明自己的计策已经生效了,否则李世民也不可能派人来叫他回去。
同时郑子文也知道,这时候的李世民心里肯定是有火的,如果他这么一回去,恐怕自己就得承受李世民的怒火了,到时候恐怕也要受一些罪。
虽然要受一些罪,但是和去岭南比起来,却也不算什么,不过既然有更好的办法,自己又何必去受这些罪呢?
郑子文已经打定了主意,所以就让人加快了行程,披星戴月的就往岭南赶,看那架势,似乎郑子文真的是迫不及待想去岭南上任了。
至少长孙无忌就是这么想的。
经过了半个多月的颠簸,长孙无忌也稍微适应了一些,路上叫休息的次数也少了。
此时长孙无忌只有一个想法,那就是尽快到岭南,然后尽快完成李世民交代他的任务,然后尽快回长安。
当千牛卫的士兵再次追上郑子文他们的时候,已经是十天之后了,这次他们是带着圣旨来的。
唯一比较遗憾的是,圣旨里李世民的语气并不是太好,郑子文觉得如果这时候回去,恐怕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,所以他再一次拒绝了。
“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,我郑子文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唐好男儿,一定要相应陛下的号召,上山下乡,把贫苦的岭南变得我大唐第二个聚宝盆,你们回去吧!”
听到郑子文这么说,几个千牛卫的士兵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只好骑上马回去了。
他们不回去也没办法,比较郑子文作为一个国公,身份比他们高贵了何止百倍,他们自然是不敢动粗的,所以也只能回去把这事告诉了李世民。
而李世民听到千牛卫的回报,顿时也有些傻眼。
从心里来说,当听到郑子文说要把岭南变成大唐的第二个聚宝盆的时候,他的心里也有些期盼,他也想看看郑子文到底能不能再创造一个奇迹。
但是李世民也知道这个期盼注定得不到回应了,因为现在朝堂里已经开始出现麻烦了。
在郑子文去岭南的第十天,就开始有官员上表,希望能去岭南做官,到了第二十天之后,上表的官员就突破了三位数。
最可恶的是,这些家伙还做出了不同意就辞官的架势,让李世民恨得直咬牙。
这些官员,百分之九十都是出自皇家学院的,而且最麻烦的是,这些官员中绝大部分都是六品以下的基层官员。
也就是说,如果他们真的辞官了,那么大唐将陷入上百个县没有县令的尴尬境地。
要知道,上百个县那就是二十多个州,那可是大唐的一道之地了,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开一个科举就能解决的问题!
偏偏这事李世民还生气不起来,想想看,这么多官员都奋不顾身的想去大唐最穷最苦的地方去,李世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。
这些官员都是政绩很不错的官员,而且都很年轻,是李世民打算留给自己儿子班底,他自然不可能把他们派到岭南去,所以他只能选择把郑子文这个“罪魁祸首”给叫回来。
但是问题却出现了,原本他以为一叫就回来的郑子文,这时候居然没有回来,而且看样子还打算长期在岭南驻扎,这些李世民开始发愁了。
还有一件事让李世民很在意,那就是原本每个月都会闹出一点动静的驸马党,在郑子文出发去了岭南之后,顿时就偃旗息鼓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