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七章:困顿-《风起明末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天气正在不断的变冷,从北地吹来的寒风一日比一日更为急切。

    陈望从竹山大营返回到白土关时,已经是十月的三十日。

    杨嗣昌统管左良玉、祖大弼两万余兵马返回襄阳,准备从襄阳一路南下驰援夷陵。

    张献忠和罗汝才南下川东的道路崎岖,行进不变,且山多林深,很多地方都是绝佳的设伏地。

    沿路追击的话,必须要派出大量的侦骑不断的侦察,一路上行进的速度根本快不起来。

    还不如直接直接从襄阳转道南下驰援夷陵,这样的话路途虽然远了两倍有余,但是速度却是快了很多。

    时间紧迫,军情如火,杨嗣昌自然是选了后者。

    陈洪范和其所领的八千余兵马,则是被杨嗣昌安排分守房县、竹山,涌来防备隐匿在竹山和房县以南的两万多流寇残兵。

    陈望也从杨嗣昌那里,得到了目前为止他想要得到的东西——时间。

    杨嗣昌领兵返回襄阳去护佑湖广中部,原本调到了兴安府的川兵回援四川,去护佑川东。

    这样汉中府和郧阳府的交界自然也就空虚了不少。

    早在一开始的时候,陈望就一直向着杨嗣昌传递了正在招募新兵,整编部队的消息。

    所以这一次,陈望也顺理成章被允许领兵留守白土关,同时管带郧阳府防备。

    一是防备张献忠、罗汝才等部去而复返重入郧阳府外,二则是防备房县、竹山南部的贼寇。

    留守在房县和竹山的陈洪范部,现在也自然属于他节制。

    “望哥。”

    陈望刚进入了白土关大营不久,胡知义便已经是从外赶来进入了营帐之中。

    “镇内各营兵马的整编和考核都已经完成了。”

    胡知义行事雷厉风行,陈望交代下去的事情,他并没有花费多少的时间便已经全部处理。

    “张二和黄龙两个游兵营,各设骑兵一司,其余兵士皆作步兵,总兵额三千,两营军饷每月共需六千两。”

    军饷一般都不是一月一发,一般来说都是按照季度发放,诸如春饷、夏饷等等。

    “正兵营月需军饷九千两,右援兵营月需军饷五千两,左援兵营月需四千两,共计月需一万八千两。”

    右援兵营是由陈功带领的援兵营,左援兵营自然是周遇懋所带的另外一营。

    “镇内共计有兵马五营,正兵一、援兵二、游兵二,核算将校连带军卒,月需军饷白银两万五千两,季需白银七万五千两,年需白银三十万两。”

    “新兵期三月步兵军饷减半两白银,但是也只有第一季能省下四千五百两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朝廷下发的军饷年约二十万两,尚有十万两的缺口。”

    每个镇的军饷,发下来都不可能是足额足饷,在明末欠饷才是常态。

    明朝中后期之所以形成畸形的家丁制,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军饷的不足。

    吃空饷,喝兵血也逐渐在九边各镇形成了常态。

    胡知义将文书直接放在了陈望的桌前。

    “按照现今财政的情况,最多发出一季的军饷,再之后便无力再发放了……”

    胡知义的神情有些犹豫,迟疑道。

    “陕西粮价颇高,若是输送粮食售卖,倒是可以使得开支均衡。”

    陈望展开文书,汉中镇目前的情况也在他的面前被写的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一年十万两的缺口,这还只是单单军饷,并不算人吃马嚼。

    朝廷拨下的粮食也并不够这么多的人去吃,要养这么多兵,就必须要去买。

    算上人吃马嚼等多项开支,这笔缺口将会达到一年近十五万两。

    但实际上,额外的支出还是十万多两。

    因为粮米汉中卫产有,他们自留了不少,可以供给军队。

    像现在这样的军事调动,粮草统一调拨,也可以剩下来,所以人吃马嚼虽然确实是支出,但是并不需要花什么银钱。

    现在陈望领下一共有四大收入来源,分别是矿山、私盐、田地、以及收取商队过境的关税。

    “售卖粮食的事情,不要再提了,这些粮食我在之后都有用处。”

    田地的产出基本上不会换成金银,陈望很清楚明末的灾荒持续的时间十分之久,粮食将会是最为紧缺的东西,自然是不会轻易的买卖。
    第(1/3)页